中华传统美学欣赏讲座:万花筒的诱惑--清代方志文庙舞佾图探析
![](../presentpic/20190708161447_12589.jpg)
主题:万花筒的诱惑--清代方志文庙舞佾图探析
主讲:彭志
主办:浙江图书馆
时间:2019年7月13日(周六)下午14:00
地点:浙图一楼文澜演讲厅(曙光路73号)
![](../presentpic/20190708161455_12589.jpg)
主讲简介:彭志,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文化》杂志执行编辑。
主要内容:明清两朝修志风潮炽盛,志书中往往有对丁祭祀孔仪式舞蹈过程的记载,但多用字谱,存世图谱较少。清代方志中著录的文庙舞佾图基本形制由三十六舞生,冠、带、袍、靴四舞衣,旌、翟、籥三舞器,八大舞容,十一动势,九十六字舞式构成。在源流上,方志文庙舞佾图和礼制乐舞型书关系密切,早期时,多是对其进行简化、重组或改写;而待方志形成层累系统后,晚出方志舞佾图更多借鉴自早期方志。在清代祭孔仪式中,用乐多是中和韶乐,用歌多是首句为“予怀明德”的四言诗,用舞多是六佾文德之舞,而乐、歌、舞三者则表现为密切无间的一体关系。从祭祀对象、表意方式、寄存文献三个层面切入,可发现方志文庙舞佾图是推扬地方礼乐文明发展的重要关节。
![](../presentpic/20190708162016_1258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