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普项目
文澜读书岛第162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短的朝代之一,只有98年。但在这短短98年里,却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戏剧艺术。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元杂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就是关汉卿和他的《窦娥冤》。
在元朝之前,传统的文学体裁主要是抒情诗歌散文。而从此之后,出现了有情节、有人物、以叙事为主的戏剧和小说,打破了诗歌散文一统文坛的局面。这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大转折。
一般认为,悲剧的美学意义要高于喜剧。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多是悲剧作品。《窦娥冤》就是这样一部具备极高美学价值的悲剧作品。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李健吾认为:窦娥是一个善良女子,具有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人物所要求的那种善良性格。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称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一位感天动地的悲剧女性,领略元杂剧的精华。
时间:2024年8月3日(周六)下午14:00
地点:浙江图书馆曙光路馆二楼集体视听室
文澜读书岛钉钉群视频直播
主办:浙江图书馆
协办:钱报读书会
分享图书简介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故事原型来自《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全剧四折一楔子,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张驴儿陷害、昏官桃杌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窦娥冤》对后世文学、戏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仅就改编之作来说,明代即有叶宪祖以《窦娥冤》为题材,改编成三十二出传奇《金锁记》,其中的《羊肚》《探监》《斩娥》等出,直至近年还在舞台上演出。很多地方戏曲如徽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桂剧、滇剧编演的《六月雪》,汉剧的《羊肚汤》《斩窦娥》,川剧高腔的《金锁记》,也都取材《窦娥冤》。此外,各种说唱艺术,如鼓词、宝卷、子弟书等等,也都有以窦娥故事为题材者。
作者简介
关汉卿(约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剧目有60多个,剧本大多散佚。他的杂剧,有悲剧,也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优秀的剧本,是中国古代悲剧成熟的标志和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作品。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关汉卿形成了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他是中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主分享人简介
劳月,退休检察官,文澜读书岛阅读沙龙发起人,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优秀阅读推广人,浙江省优秀文化志愿者,春风阅读盛典2020年度爱书人奖获得者,“领读浙江,寻路初心”建党百年主题阅读活动优秀领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