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名|他山之玉——尼泊尔古建筑震后重建工程数字化记录 【文澜讲坛第1247期】亚洲文明系列
(本期活动无需在线报名,请直接参与!)
2024年,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联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推出“亚洲文明”系列讲座。该系列讲座将通过亚洲考古、亚洲文博、亚洲艺术、丝路亚洲四个板块为大家追溯亚洲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描绘亚洲各国文明对话交流的历史轨迹。想了解亚洲文明的伙伴们,请跟着专家的专业视角,来共同揭开亚洲文明古老与辉煌的面纱。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与其他六组历史遗迹和建筑群共同构成加德满都谷地文化遗产,是尼泊尔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巴桑塔布尔塔高约32米,被称作“九层神庙”。2015年4月25日,当地遭遇8.1级强烈地震,整个九层神庙建筑群震损严重,神庙上部三层完全倒塌。尼泊尔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援助请求后,中方立即派遣专家团队赴尼开展相关修复工作。
2017年8月,由中国政府援助、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担任管理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整体修复任务的“援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在中国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正式开工。这是中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大规模文物援外项目。已于2022年12月通过中期验收,尼泊尔文化瑰宝重焕生机。
(尼泊尔杜巴广场九层神庙)
中国援建尼泊尔杜巴广场九层神庙震后重建工程是建立在一系列科学探索基础上、具有严格学术意义的工程项目。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邀请,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承担了对这一过程科学记录的任务,为中国援建工程贡献浙大力量。
(李志荣教授与参与修复工程的尼泊尔工匠团队)
本周日下午两点,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志荣教授将做客文澜讲坛,为大家带来“亚洲文明”系列讲座的第五讲《他山之玉——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震后重建工程中的数字化记录及其启示》。
本次讲座以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两次对尼泊尔杜巴广场震后重建修复过程进行数字化记录的一手图文影像材料为素材,介绍尼泊尔古建筑震后重建工程的特殊性,及其非凡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
我们将为您带来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加深我们对尼泊尔古建筑震后重建工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希望通过展示文物数字化技术的魅力,激发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化技术的兴趣,推动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活动时间:
2024年5月12日(周日)10:00
活动地点:
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二楼报告厅
分享嘉宾:
李志荣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联合负责人。主持宁夏弥山石窟、北京房山云居寺雷音洞、浙江杭州闸口白塔、飞来峰、宁波保国寺、河南龙门石窟古阳洞、山西佛光寺、南禅寺、双林寺等重要石窟寺与古建筑的数字化考古调查和保护工作。
活动报名: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推荐阅读:
书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研究》
作者: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王毅 袁濛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4月
ISBN: 9787308177504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了吴哥古迹的基本情况,并对二十余年来吴哥国际保护行动所走过的历程和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回顾;中篇聚焦吴哥与暹粒地区保护与管理局(APSARA局)这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创造性意义的遗产保护管理机构,梳理其成立以来所走过的路程,总结其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对吴哥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重要项目展开专题研究;下篇在研究保护吴哥古迹国际协调委员会(ICC)运作方式及各国队伍援助吴哥古迹特点的基础上,为今后我国承担此类国际援助项目提出建议。
此外,本书还把吴哥国际保护行动中的一些重要文件翻译成中文作为附件,包括三次保护与发展吴哥古迹国际会议的宣言和建议,关于APSARA局成立和吴哥保护区划的重要法律文件,以及ICC内部规章、吴哥研究人员行为准则等,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吴哥国际保护行动的全貌。
温馨提醒:凭活动报名成功通知短信或后台报名成功界面进入浙江图书馆之江馆参与活动,无需另外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