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广】冈仁波齐: 朝圣者的灵魂——王自亮诗歌朗诵会 (本期活动无需在线报名,请直接参与!)
    已参加人数:0         浏览 : 1464         [点赞] : 0         [关注] : 0
活动详情
活   动  名  称:  【阅读推广】冈仁波齐: 朝圣者的灵魂——王自亮诗歌朗诵会
所   属  栏  目:  培训 / 馆外活动
活动系列名称:  
活 动 发 布 馆:  浙江图书馆
发   布  日  期:  2016-12-09
状              态:  结束
活动起止时间:  2016-12-13 19:25 ~ 21:30
活   动  地  点:   三尚艺术馆(印象画廊)杭州延安路52-2号
活动描述

【预告】冈仁波齐: 朝圣者的灵魂——王自亮诗歌朗诵会

时间:2016年12月13日 19:30—21:30

地点:三尚艺术馆(印象画廊)杭州延安路52-2号

议程:

1、浙图文澜朗诵团朗诵《冈仁波齐》部分作品

2、诗人与批评家朗诵诗歌作品

3、来宾与诗人、批评家自由交流

联合主办:

当代先锋诗人“北回归线”诗群

三尚艺术馆(印象画廊)

浙江图书馆文澜朗诵团


      作为继《将骰子掷向大海》后的又一杰作,《冈仁波齐》让我进一步见识了自亮作品中那种与其“平缓的自信”互为表里,共同致力于在碎片化的现实之上重建存在整体的野蛮生长的力量,那种在内视中将强有力的思考、梦幻、死亡和爱,以及表象世界搅拌在一起,以把日常生活拓展得像史诗一样开阔的力量。据此他有更多的理由俯瞰这个正经历全球化之劫的星球,并将身边琐事和万里见闻,包括内心隐秘的折磨和狂喜,统统体验为同一的世界/灵魂图像。他在诗中捕捉并呈现这些倏忽变换的图像,其热情、沉迷的程度和基于其复杂性而深察精审的程度相互较量,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扭成一团。必须首先着眼他摄取历史全景的广角,才能穿透他作品中似乎触目皆是的反讽和忽冷忽热的幽默,品味出其更深处的精神分裂、搏击,以及与此伴随的痛楚和悲悯,才能领略其将具象和抽象、偏移和错位、变形和幻化、大块和碎片、狂野悖谬的想象和博雅精准的修辞融于一炉,并使悲喜剧混而不分的超现实主义长技。

——唐晓渡

      王自亮的《冈仁波齐》本身就是一次“修法”大会。第一修人生法:他生于台风咆哮的台州,住在锦绣温柔乡杭州,写作横跨雪原异域,这空间视野,印证着人生关注。生死星际,令诗歌振翅。第二修思想法:王自亮的思想激光,照射于随手采撷的现实片段,每每透视出撼人的精神发现。如他写的:“60亿人怎么留下姓名?20个世纪/意味着数不清的死亡,而一个人只诞生一次”。《冈仁波齐》,一座感与思强劲互动的曼陀罗!第三修语言法:王自亮的诗歌语言纯净、精准,更兼犀利,锤炼成型时,如:“梅花遮蔽伤口,伤口恰似梅花”。一首首诗,正像一件件宋瓷精品,带着被烧制的刺痛,幻化为美。

——杨炼

      自亮的诗,除了复杂性,我还觉得有“重量感”,一种“密实”的感觉,有的时候有“满”的感觉。历数一下从五代到北宋的那些画家,从荆浩到关仝,到范宽、李成、许道宁、燕文贵,一直到王希孟,他们的绘画本身是非常大,非常满,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伟大”。中国文化传统有各个方面,我们每个人可以取其中一个方面。所以,我非常喜欢自亮诗里面的“重”和“紧”,还有他的“绵密”。

——西川

      王自亮的诗有一种巴洛克风格。语词密集、考究、博学、思路开阔,透露出一种历史感和现代主义的感悟力。更重要的是,他的诗歌写作属于这个世界文学时代的证词之一。

——于坚

      王自亮的诗歌姿态,在当代诗人的谱系中是比较特异的。近二十年,当代诗的想象力越来越趋向日常经验,但王自亮的诗却努力建构着一种现代的人文视野;这种态度展示了一种低调却很强悍的诗歌理念,所有诗的素材必须以人文经验为尺度,才能获得新的诗意。他的诗歌风格,总体上看,具有高度的智性;它不拘泥于细节和场景,而是执着于诗人的综合的思想能力。在诗的语言方面,他的措辞格调俊朗,基于书面的表达,却有一种穿越荒野的气度。 

——臧棣 


作者简介:

王自亮

1958年生于浙江台州。

1975年开始务农,学手艺,当中学教师。

1977年考入杭州大学(现并入浙江大学)。

1982年以来,先后任职于政府、媒体与企业,现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1978年开始诗歌创作。

1982年参加诗刊社第二届“青春诗会”。

      著有诗集《三棱镜》(合集,1984年)《独翔之船》(1992年)《狂暴的边界》(2004年)《将骰子掷向大海》(2013年),诗歌作品入选《青年诗选》(1981-1982)《朦胧诗300首》,各种全国诗歌年度选本。著有随笔集、批评集、艺术鉴赏集多种。



Copyright© 2015 ZJ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图书馆 浙ICP备1000250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4088号